再現淡水

老街地方文物館

Tamsui Cultural Center

年份    2014

位置   台灣台北市

類型   遊客中心、文化展示中心

指導   許真豪建築師

 

提到淡水,你會想到什麼?老街、阿給、鐵蛋、古色古香的紅磚建築......從出捷運站以來,這些印象一覽無遺。這是「當今」流行的展現,抑或是一個屬於「當下」在地活動的脈絡,作為一個基地位於淡水文化園區(前英商殼牌倉庫)的文化展示中心,「歷史」成了我最為感興趣的要素之一,如果想想淡水的歷史,我們知道西班牙人、荷蘭人曾佔領此地,馬偕在此居住過,也隱約記得這裡曾是中法戰爭的戰場等,但選擇性的認知,讓歷史成了一個被利用的手段。所謂利用不單只是指滿足利益上的使用,也是思想傳播上的濾鏡,讓人無法完全真實地捉模到歷史所描述的當下,而是透過部分人後見之明的解釋去「接近」事實,也因此如何去詮釋歷史成了這次設計最重要的命題。

 

歷史在這棟建築物所扮演的角色,我希望這是一個多元辯證的媒介,仰賴的不單只是單一主流的觀點,是在所謂「勝利者所寫的歷史」、「教育所篩選的歷史」的框架下,去找出更多鮮為人知的事實,除了能夠增進大眾的認知,也讓淡水文化脈絡上能有著更完備的呈現,因而在這樣的過程裡,透過在基地與書本的閱歷中,我發現淡水有著輝煌發達的過去如發達的貿易、陳澄波畫作中美麗的紅磚山城,也有著被深深埋沒的傷疤:我們知道清領時期有外國人的貿易,有傳教士如馬偕等人的傳教,卻鮮少知道不少宗教迫害的事實;我們知道中法戰爭擊退了法軍在淡水的侵入,但卻鮮少知道法軍砲擊淡水所造成的嚴重傷害,諸如此類還很多。

 

這些種種都是讓人省思的存在,讓我們了解淡水流失了很多珍貴的文化,也了解淡水有著慘澹的過去,雖說過去的事就過去了,但唯有學習過去的文化,才會珍惜當今文化保存的價值;唯有正視傷痛,才會真正理解什麼是和平。這是第一個層面:概念上,透過揭露當今主流以外的事實,再現一個普羅大眾鮮少知道的淡水,以增進眾人對淡水理解的認知。

 

第二個層面,形式與機能上,則是在於將這些歷史元素轉譯成空間,在這部分結合了共時性跟歷時性的表達。共時性的表達為歷史存在於某個時間點的空間,取自於歷史上淡水山城的秩序,轉譯成片狀的紅磚牆於地面上構成,由低到高的平行排列於地面,呼應淡水山城的發展,沿著河岸往山地高處層層開發。作為遊客服務中心、販賣部、餐廳等機能。

 

歷時性的表達為歷史變化自多個時間點的空間,以鑿入地面的倒三角的空間作為序列,象徵著被埋沒的傷疤,作為常設展場,按照時間序列展示著從古至今不同時期淡水較不為人知的歷史,並透過空間演繹強化這段過程,例如「紅毛城之淵」,透過向下遊走的「挖掘」,揭露出紅毛城前身聖多明哥城的樣貌,或是「砲彈之淵」,上方破碎的光影,在鑲滿砲彈的倒三角空間之中向下時,讓人感受狹窄不安如同砲彈襲來的壓抑感受。

 

最後,我想賦予這棟建築批判性的面貌,在於一個能夠反映出對立於當今主流價值的載體:傳統紋理的再現、歷史傷疤的揭露等等,除了空間上的呈現,也進一步透過訪客的動線體驗去形塑這樣的對立性,例如在入口前正立面呈現簡單的紅磚方形樣貌,給人的是淡水紅磚(紅毛城、捷運站等)的初步大眾意象,隨後走進建築物後再揭露磚牆相互交錯空間(山城紋理)的傳統意象,另外在常設展場的最後部分的安排是走回地面上的觀景台,一覽今日淡水老街的樣貌,這部分延續自相機街博物館的今昔對比的概念,在遊覽完過去之後,迎接而來的是現在。